标王 热搜: 输送机  破碎机  振动筛  振动利用工程学会  振动筛备件  选煤设备  给料机  选矿设备  筛分机  闻邦椿 
 

从放牛娃到院士的奋进人生――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教授

   日期:2012-10-12     浏览:1071    
核心提示: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痛苦。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不能消沉,而要坚强,要积极寻求战胜困难的方法。古今中外的杰出人士,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正可谓“自古

  赵淳生作学术报告


  本期人物:赵淳生
  人生感悟: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有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幸福与痛苦。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不能消沉,而要坚强,要积极寻求战胜困难的方法。古今中外的杰出人士,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的,正可谓“自古英雄多磨难”。所以,对磨难不要拒绝,而要欣然接受。
  人生第一
  我国超声电机技术的开拓者。
上世纪70年代,研制出中国人自己的“激振器”,填补了国内空白。
1995年12月,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行波型超声电机”。
199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超声电机研究中心。
1999年,赵淳生教授在南航主持召开了 “国内首次超声电机技术研讨会”并作了题为“超声电机在国内发展和应用”的学术报告。
2000年,创建我国唯一的江苏省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
2006年,在超声电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创建了精密驱动研究所。
2007年,精密驱动研究所被原国防科工委授予“精密驱动技术”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
2008年,与连云港锻压机床公司联办了江苏春生超声电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我国超声电机技术领域内第一个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将我国自制的超声电机逐步推向国内外市场。
2010年11月29日,第一本英文版的新书《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由德国Springer-Verlag公司出版,在全世界发行。
2011年4月,“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这是南航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而赵淳生院士正是这个实验室的主要领头人之一。
    “我今天的一切,都凝聚着党的恩情”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一切!我今天的一切,都凝聚着党的恩情!”这是赵淳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是的,这话一点儿不假。党的恩情,对一个孤儿来讲,比天高,比海深。
赵淳生的父母是湖南衡山人。1938年11月,他出生了。在他两岁时,父亲就远离家乡参加了革命,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革命战争中牺牲。在他六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从此,赵淳生成了孤儿。日常生活全靠60多岁的祖母照料。
童年时代,这位烈士遗孤饱尝了人间辛酸。别人的孩子,可以有饭吃,有衣穿,可他却常常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别的孩子有父母的呵护,可以在家尽情玩耍,而他却得出去放牛、砍柴、抓鱼和拾狗粪,跟大人一样,要做各种农活儿;别人的孩子可以上学,但对他而言,上学既是渴望,又是奢望。因此,一段时间里,放牛、砍柴、抓鱼、干农活儿成了赵淳生童年生活的全部。
不久,党组织找到了这位孤儿,从此,在一名地下党员的资助下,他得以读完小学。
解放后,又是党把他送到学校,帮助他继续完成了中学学业。
中学时代的赵淳生,一直是班里最刻苦的学生。他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称号。高中毕业那年,作为班上的佼佼者,他被选拔为该校6个留苏预备生之一。后来因中苏关系破裂,被保送到南京航空学院。
“进了南航,就像进了天堂。我是拿着党给的助学金完成大学学业的。”大学时的赵淳生敢想敢为,作为31604红旗班班长,他带领全班同学破除迷信,大搞科研,研制成功“高速气流光测仪”和 “分力电动天平”。1960年,作为南航唯一的学生代表出席了江苏省首届文教群英大会,他们班还获得“全国先进集体”称号。因此,还没有毕业他就被提前调出参与了南航首架无人驾驶飞机的研制。1961年毕业时,由于成绩优异,科研能力突出,他被留校任教。在南航以后的几十年,他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奋斗,不断进取,演绎出一曲曲感人至深的奋进之歌。
赵淳生常说:“是党,把我这个放牛娃培养成为教授、博导和院士的。”
带着感恩之心,这个昔日的放牛娃,使出全身的力气学习、工作,他要报答党的恩情。
    44岁赴法留学,竟获得博士学位
    上世纪七十年代,从事振动工程研究的赵淳生需经常与法国人打交道。一次,翻译员把“随机振动”译成“随着飞机振动”,这促使他下决心掌握法语。通过一年法语学习,1981年,年已44岁的赵淳生只身来到法国。
作为学校公派的访问学者,没有硬性任务,闲适的学习生活让他觉得是种浪费。而一心想学到真东西的他,选择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这个规模不大,但很有特色的大学攻读起了博士学位。
这完全是自加压力。在此期间,他常常沉醉于知识的海洋中,总会忘记时间,结果多次被锁在实验大楼里。三番五次后,值班员在锁门前,一定得到这位中国人所在的实验室看看才行。由于完成博士论文需大量的实验数据,学校没有实验条件,他就一趟一趟地跑到离学校很远的普罗特纳(prodera)公司。经过3年的苦读,1984年,他如期获得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在法国攻博期间,有一件事对他刺痛很大。一次,他意外地发现一篇论文,作者的研究成果与他的研究课题有点类似,这激起他极大的兴趣。
于是,就打电话给这位教授,希望向他请教。约见的时间是上午九点,可是有病在身的赵淳生虽然提前4个小时赴约,但在地铁里转了几个来回后,没想到还是迟到了五分钟。不管赵淳生如何解释,人家还是坚决地取消了这次约见。这一刻,赵淳生从这位法国教授身上,除感到“严谨”外,还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傲慢!带着病痛在路上颠簸近4个小时的他,把内心的失望、委屈、伤害都化作钢铁般的决心: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研究来完成博士论文。
博士学位获得后,尽管普罗特纳(prodera)公司老板很想把这位勤奋、好学、动手能力强的中国博士留下,赵淳生却于4月25日答辩完不久便匆匆地回到祖国。他太想把自己所学的东西,用来为自己的祖国服务。
    填补激振器空白,开辟超声电机研究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当他看到国内所用的“电动式激振器”都从国外进口时,就决心改变这种现状。结果,24岁的赵淳生一头扎到 “激振器”的研制中。面对一次一次的失败,他没有气馁。硬是靠着一股子拼劲,搞出中国人自己的“激振器”,填补了国内空白,1988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此后,他还发明了“高能激振器”,获得国家发明奖和发明专利;先后研发了4个系列的激振器。这些“激振器”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还进入国际市场,并为我国长征系列火箭模态试验和歼8系列飞机、运十二飞机和直升机的全机共振试验作出了贡献。
“靠这项成果,吃吃老本本可以舒服过一辈子的。”但他可不这样想。他要寻找一个更高的目标,只要民族的工业还落后,他奋进的脚步就永远不会停歇。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时,赵淳生教授对超声电机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项当时在美国刚刚开展的研究,基于振动和波动原理,极有发展和应用前景。该技术是对传统电机的挑战,可以使电机做得足够小,小到只有“米粒”大。这样的微型电机,甚至可以进入人的血管中。由于轻便、微型、响应快、控制精度高、无噪音和电磁干扰等特点,可广泛应用在照相机、手表、机器人、汽车、航空航天、精密定位仪、微型机械等领域。他一眼就看中了超声电机这一全新课题。
对,就搞超声电机研究。决心之大,可以从他带回的几大箱资料看出。这些资料实在太多,最后只能从美国海运,辗转香港才到达南京。
1994年,回国后的赵淳生从系里借了15000元,买了台电脑和简易的打印机,带着一名博士后、一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开始向这一世界先进技术进军了。
同样经历过多次失败的考验,最终他还是成功了。1995年12月17日,一台被称为“行波型超声电机”的原型机成功地转起来了!这是我国第一台能实际运行的超声电机。包括赵淳生在内的4人攻关小组,从申报课题到研制成功,前后仅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外多名工程师3年的工作量。在1996年1月举行的鉴定会上,专家们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有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1997年,他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超声电机研究中心。2000年,在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支持下,建立了我国唯一的省级超声电机工程研究中心。
如今,这个一开始“负债经营”的攻关小组,已发展成拥有1000多万元固定资产、在国内外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机构。所研制的超声电机产品,已小批量生产。其中,TRUM系列超声电机及其微型驱动器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已成功用于便携式汽油发电机、化学电泳分析仪、自动内圆切片机、自动遥控窗帘、精密光学仪器和医疗仪器等民用产品;有些成果正在应用于武器装备、人造卫星、“嫦娥三号”和惯性核聚变点火工程。实验初步证明:应用航天上的超声电机比同等功能的电磁电机,其重量要轻30-40%。
   丧女还要赴法学习,患癌仍坚持工作
   由于长期超负荷地工作,他积劳成疾,2000年11月18日,在学校组织的例行体检中,细心的医生发现了他肺部的异常。10天后,检查报告显示:他得了肺癌。
在“谈癌色变”的年代,听到医生的诊断后,赵淳生却表现得出奇地平静。
12月5日,这是医生确定的做手术的日子,可直到要走进手术室,赵淳生也没有将自己的病情告诉别人,甚至没有通知在美国的妻子、女儿。当时,他的身边只有一个侄女相伴。应对如此重大的疾病,侄女是他身边唯一的亲人。
不过,赵淳生患癌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这个消息在他的亲朋好友中,在学校师生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远在大洋彼岸的妻女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立即千里迢迢从美国飞到南京,一见面,她们拥抱着这位丈夫、父亲失声痛哭,而此时的赵淳生却面带微笑,从容镇定地说:“癌症不等于死亡!”短短一席话,给了亲人莫大的安慰,也透露出他骨子里的那份坚强。
尽管他安慰自己的亲人,但癌症的厉害他不是不知。但他必须活下去,因为他还有没做完的事业,他还有学生要带,他还有科研要做……“尤其是超声电机,为了你,我要破釜沉舟啦!”就这样,赵淳声开始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了,像搞科研一样,说干就干。
12月5日施行第一次手术,右肺包括2×2×15厘米的恶性肿瘤在内的一叶肺被切除了。接下去就是痛苦的化疗,一个疗程接着一个疗程,总算做完了。谁知祸不单行,就在他手术后的4个月,在一次复查时,医生发现他胃右壁外表面还有一块6×6×5厘米的肿瘤,同样必须得立即切除。
听了这个消息,妻子、女儿和所有亲朋好友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都难过地哭了,“老天为什么这么不公,苦难为什么一次又一次降临在他身上?”而此时的赵淳生明白:在疾病面前,感叹命运不公,只会增添身心的苦痛和焦灼。他的态度坚决干脆:切除!再挨一刀。
4月6日,第二次手术开始,结果他三分之二的胃被切除。一位60多数的老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连续做了两次手术,体重顿减26斤,身体虚弱得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这一年中,他接受了6次化疗。那是 6个周期不间断地对身心的摧残———不能进食,恶心呕吐,大便不通,咳嗽不止,实难忍受。他说:“那期间,我是度日如年,到了生不如死的程度。”妻子每次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只能躲起来一个人痛哭,这样心里才会好受些。结果,回国时还是满头青丝的她,护理丈夫不到半年,竟然白发苍苍。
而我们的赵淳生教授,就在与癌魔殊死斗争的日子里,心里想的还是他的超声电机。第一次手术不久,他就在病床上修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研究建议书;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精密小型直线超声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的申请报告;在2001年5-6月份化疗期间,撰写了4份超声电机技术专利申请书;8月份去杭州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的答辩,以全票获得了《超声电机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的重点基金项目;10月份主持筹备了《振动、测试与诊断》杂志第五届编委会,接待日本佳能公司奥村一郎博士来华讲学;12月份主持筹备了 《高能激振器的研制》鉴定会。此外,每天还要悄悄地给研究生们打好多电话,每月的电话费支出达500多元,他就是用这种方式在重病中坚持为研究生辅导、答疑……以上这些,可都是一位癌症患者在病床上所做的呀!
除了两次患癌,赵淳生还遭遇过丧女的伤痛。
那是他一生中最伤心、最痛苦、最不愿意提及的悲事。他只有12岁的小女儿,就在他去法国留学前夕,被车祸夺去了生命。只要想到小女儿死于车祸,一直乐观坚强的他就会顿时泪花闪闪,哽咽难语。
那是1981年,他要去法国留学的前夕,他带着小女儿到学校办公室收拾东西,当父女俩骑自行车经过军区总医院时,小女儿忽然被身后的自行车碰倒,还没等爬起来,又被快速驶来的一辆大卡车撞倒,顿时气息奄奄,经抢救无效死亡。
巨大的悲痛顿时笼罩着这个家庭。怎么办?一边是伤心的妻子,一边是难得的求学机会,赵淳生难以抉择去留,但最终,他还是擦干泪水,带着人生莫大的悲痛,走出了国门,到法国去深造,为国效力。
“天道酬勤”,若干年以后,生活终于回馈给他莫大的“喜”。他主持完成的“新型超声电机技术”于2003年获国防科技一等奖,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在北京参加国家技术奖励大会时,他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2005年岁末,67岁的赵淳生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
   自1961年在南航任教至今,赵淳生从事教育工作长达半个世纪。已培养24名博士后、35名博士生、25名硕士生以及一批中青年教师。
他治学严谨,对每位硕士生的开题报告、课题进展报告、科研论文以及毕业论文,无不亲自审阅、修改。从基本概念到行文,从结构到语法,甚至标点符号,他都严格把关。即使出国期间,他也要通过电子邮件和长途电话,对学生进行指导。他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国防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人们已记不清,这位长期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的专家曾多少次获得类似的称号,只记得他在超声电机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开拓性的探索;只记得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18项省部级以上的科学技术奖励、400多篇学术论文、54项国家技术发明专利……这些成果,不仅使他在国内超声电机领域享有很高声望 ,而且使他在国际科技界备受关注。
这样的业绩,对别人就是资本,而对他,就再平常不过了。在他看来,他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而已。作为党员,就要在日常工作中处处做到最好,这样才能起到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样才能对得起党员的称号。
2006年,为了将超声电机研究扩大到复杂的压电驱动系统和其他新型作动器,在超声电机研究中心的基础上,他创建了精密驱动研究所。2007年研究所获批国防科工委 “精密驱动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先后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4项,研制了30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超声电机及驱动器。
为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2008年3月,他领导的研究所与连云港锻压机床公司联办了江苏春生超声电机有限公司,该公司成为我国超声电机技术领域内第一个产学研三结合基地,将我国自行研制的超声电机快速推向国内外市场。
2007年,集合他多年心血和智慧的中文版《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一书问世,并荣获第二届 “中华优秀出版物”。该书不仅在国内具有先驱性影响,在国外也备受关注。世界超声电机权威、德国汉诺 威 大 学 教 授 J.Wallaschek建议出版该书的英文版。好,说干就干。
然而,出版英文书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中文版的再版。不仅对原版作了进一步的精炼,还补充了近3年的科研成果。由于时间短,工作量大,他除了撰写了两章英文稿外,其余各章就发动老师和同学撰写(或翻译)。在这个基础上,他作了认真校对和修改,即使在美国休假期间,为了这本书,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至新书出版,校对和修改的次数多达20遍。由于用眼过度,那段时间他的视力严重下降,交稿前的那个星期,眼睛一直都在充血。最终,《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英文版,由德国 “Springer-Verlag”公司出版。该公司是世界顶级出版公司,以面向全球出版高水平著作而闻名,作者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即使作为教材,从该公司出版的新书也要求创新度达到40%以上,且要将书的内容(初稿)由该领域世界著名学者评审,获得推荐才可列入出版计划。世界著名超声电机技术专家在该书序言中说:“这本书不仅总结了赵淳生教授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对超声电机技术前沿和现状作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回顾。”无疑,这又是一次充满艰辛的历程。而这一年,他已是72岁高龄的老人。
“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赵淳生院士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话。
是的。作为党员,他奋进的脚步从没有停歇过半刻。
2010年,他又有了新的目标———冲击国家重点实验室。于是,他一边组织申报国防基础重点项目、973项目,撰写“国家战略产品建议书”、国家“十二五”规划,一边开始筹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各项准备工作。11月,一个极好的机会终于来临———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南,在制造领域中设有“机械结构强度和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海岩院士首先向赵淳生院士通报了这个信息,立即得到他的响应,他们决心不失良机,申报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进行第二次答辩时,赵淳生还在美国访问,于是他专程返校,陪同专家们进行现场考察,亲自进行答辩。答辩的场景令人难忘,在介绍完申报理由、基础及建设方案后,他这样说道:“在南航建设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实验室’是我多年的梦想,也是已故的我国知名振动专家张阿舟教授的遗愿,如专家和领导们能圆我这个梦的话,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张阿舟教授也会含笑九泉。”这番话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专家和领导。
2011年4月,一个特大喜讯传来,“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了!这是南航几代人的梦想,是南航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而赵淳生院士和胡海岩院士正是这个实验室的领头人。
无疑,新的挑战又开始了。这位经历了人生大悲大喜的院士,又开始了进取的新征程。
链接 个人简介
赵淳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工程专家。1938年11月生于湖南衡山,1961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系,1984年获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工程力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研究所荣誉所长,兼任微特电机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振动、测试与诊断》主编、《微电机》副主编、《光学精密工程》顾问、《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压电与声光》《微特电机》等学报编委。
长期从事振动工程技术和应用研究,在振动模态参数识别、多点激振和测量技术、机械故障诊断技术、电动式激振器设计与应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10多年来,潜心研究超声电机技术,在新型超声电机运动机理、机电耦合模型、结构参数优化设计、驱动与控制技术等方面总结和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设计方法。研发了杆式、环式和圆板式行波型、自校正驻波型、直线型、纵扭复合型、步进型、非接触型和多自由度型等30余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电机及其驱动器,授权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4项。并有多种超声电机已在科研、生产和国防上应用。
合作出版著、译作有《机械振动参数识别及其应用》《工程师机械振动学》《模态试验:理论与实践》,出版著作有《超声电机技术与应用》和 《UltrasonicMotors:TechnologiesandApplications》等;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18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四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华全国第二届优秀图书奖1项。先后荣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国防系统先进工作者,总装备部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和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等称号。

学术年表
1961-1966南京航空学院结构强度实验室主任、讲师
1967-1981南京航空学院振动研究室讲师
1981-1982法国巴黎居里大学理论和应用力学研究室访问学者
1982-1984法国巴黎高等机械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84-1986南京航空学院振动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
1986-1988南京航空学院振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
1988-1992南京航空学院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
1992-1994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访问教授
1994-1997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导
1997-200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超声电机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2006-200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研究所所长
2010-现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精密驱动研究所荣誉所长
 

 


标签:中国筛分机械网-振动筛,破碎机,给料机,输送机,选煤设备,选矿设备最专业门户网站
 
打赏
 
更多>同类学会

推荐图文
推荐学会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